“现在周边楼宇的墙皮脱落问题解决了,孩子们上下学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。”畅家巷小学学生家长刘女士提起社区的服务,脸上满是感激。在城关区酒泉路街道,这样暖心的民生实事正不断上演。
近年来,酒泉路街道党工委深耕“党建集结号”品牌,创新推出“四带五强”党建行动,以党建为引领,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书写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。
在酒泉路街道,一场全域党建的“活力变革”正在进行。街道党工委以“四带”为抓手,激活基层治理“红色引擎”。走进街道党群服务中心,一张“街道—社区—网格—党员责任区”的四级党组织治理体系图格外醒目。依托这一体系,街道联动多个行业党组织,打造了“城市基层党建联盟”。
中街子社区楼宇党建突出“三建”,完善“新兴领域数据库”,在亚欧国际楼宇以业缘等为纽带建设党群服务中心,开展90余次“四务”服务,化解30余件企业难题,联动多单位建立“政府牵头、共治共享”新机制,开展46次上门巡回服务,打造7个共享空间,推动党建、经济、治理融合发展。
在基础融合方面,该街道通过一系列举措夯实党建根基。“强基赋能·群雁提升”“强基赋能·夯基固本”等基础党务双强提升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。酒泉路街道举办4期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班,开展12次实战实训,每月下发党建工作提示并加强督导考核,有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。
酒泉路街道构建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,打造了“社区模拟议事课堂、书记创新实验课堂、社区实践微课堂”。围绕各类民生难题,社区联合14家共驻共建单位开展39次社区议事、11次课题研究,组建“社区治理居民智囊团”,孵化3支专业化社会组织团队,设计实施5个创新社区服务项目,推动社区自治共治全面覆盖。
各社区党委也纷纷亮出“五强”举措,提升全域党建协同力。杨家园社区聚焦物业治理,实施“双红奔赴”联动治理行动,与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,将党建融入物业管理。畅家巷社区建立“动态合伙人”参与基层治理机制,升级“畅谈客厅”协商议事平台及“1+4+N”议事机制。南稍门社区围绕民族团结,落实“三级网格两级责任制”,组建少数民族志愿服务团队,依托2处寺打造“石榴情矛盾纠纷调解室”,开展12次法律援助等服务,营造各民族团结稳定的辖区氛围。
从解决企业难题到化解邻里纠纷,从促进居民就业到维护民族团结,酒泉路街道的“四带五强”党建行动,让党组织的力量扎根基层,让服务更加精准高效,让治理模式愈发灵活多元,成为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。